陇南市2020年省级预算项目
(农机购置补贴)绩效评价报告
甘肃省农机化管理处:
按照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2020年省级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甘农财函〔2021〕6号)文件精神,我们对2020年全市实施省对市县转移支付项目(农机购置补贴)执行情况开展了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2020年,全市围绕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数量增加,合作社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发展目标,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下达我市省对市县转移支付项目资金440万元,实施一乡一农机合作社建设试点10个,项目资金100万元(宕昌县5个、文县5个)、农机合作社装备提升行动试点12个,项目资金60万元(礼县2个、西和县2个、宕昌县3个、文县5个)、特色产业农机配套抓点示范5个,项目资金190万元(礼县1个、西和县1个、宕昌县2个、文县1个),在9个县区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核验及政策宣传培训,工作经费90万元,八县一区各10万元。资金下达率100%;执行资金440万,资金执行率100%。
全年计划宣传培训27次,机具核查27次,核查人数54人次。
(二)项目绩效目标
1、农机合作社建设试点情况:2020年省农业农村厅下达我市装备提升行动农机合作社建设指标10个,省级财政补贴资金100万元。一是文县5个。分别为文县柏树坪农机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县宗申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县瑞鸿农机专业合作社、文县周树平农业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县刘德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万众农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县年初申请6家农机合作社均完成了注册,办理了营业执照,但由于文县柏树坪农机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补贴机具与自己经营范围不适应等方面影响,申请自愿退出建设试点范围,其余5家合作社已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宕昌县5个,分别为阿坞镇忠信惠民农民农业合作联合社、哈达铺镇药乡农民农业合作联合社、理川镇丰顺农民农业合作联合社、木耳乡众联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庞家乡移民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哈达铺镇药乡合作社已经征地在建,其余4个农机合作社建设试点项目,已经通过了县级部门的验收。
我市1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农机装备累加补贴农业机械30台,其中:拖拉机6台,烘干机9台、喷雾机12台、翻转犁2台、薯类收获机1台、免耕播种机1台,累加补贴机具库1880㎡、办公及培训室200㎡,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农业机械累加政策的实施,加快推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技术成熟、节能环保的大中型拖拉机及新机具的应用步伐,促进了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
2、农机补贴购置机具核验及政策宣传工作:2020年省级财政下达我市农机补贴及抓点示范工作经费90万元,所辖八县一区各10万元。我市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强化政策宣传培训,规范开展补贴机具核验。全年开展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宣传培训31次,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核查29次,补贴政策知晓率达到90%以上,购机者满意度达到90%以上。
3、合作社装备提升试点:2020年我市共有合作社装备提升试点12个,涉及资金60万元。一是文县5个,补贴资金25万元。年初共申请5家,但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一家,目前申报并验收的有4家,分别为鑫泰农机收割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地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众兴油橄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陇上春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支付资金17.568万元。二是宕昌县3个,补贴资金15万元,分别是宠家乡对坡农机合作社、善军农机专业合作社、金土地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支付资金11.7万元。三是西和县2个但实际实施4个合作社,分别是西和县明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西和县文强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西和县益民种杆专业合作社,共拨付资金10万元。四是礼县2个合作社但实际实施3个合作社,分别是礼县盛德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礼县韵泽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社、礼县泉鸣种植养殖农民专合作社,共拨付资金10万元。
在农机专业合作社装备提升中,共补贴机具如下:拖拉机16台、旋耕机5台、铧式犁1台套、全自动炒茶机11台套、回锅机2台、喷雾机6台套、微耕机7台套、烘干机7台套、薯类收获机3台套、压捆机1台、免耕穴播机2台套。
4、抓点示范建设情况:我市共有5个农机配套抓点示范,汲及资金190万元(分别是:文县50万元、宕昌县80万元、礼县30万元、西和县30万元)。一是文县示范点建设中,在调研基础之上结合2020年文县纹党标准化种植基地项目,按照《文县纹党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计划书》共安排机械采购费40万元,招标代理费用1万元,试验点补助1万元,宣传、培训、演示等方面7万元。通过政府公开招标采购,完成机械采购、验收和资金支付。招标代理、试验点补助费、宣传、培训、演示等费用,已按照进度全部完成支付,较好完成了项目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二是宕昌县示范点建设中,分别在阿坞镇各竜村建设100亩以上黄芪示范点、麻界村建立10亩大黄示范点;在哈达铺镇聂仁村建设15亩大黄试验示范点、各苏村建设10亩黄芪试验示范点;在哈达铺镇、庞家乡交接的拉路梁建设270亩以上大黄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在庞家乡对坡村建设200亩以上大黄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点;在理川镇拉沙村建设13亩黄芪和2亩党参试验示范点;在木耳乡木耳村建设350亩黄芪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点;拉寺村建设250亩当归和80亩党参生产半机械化试验示范点;周儿村建设230亩黄芪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试验示范点面积达1530亩。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先后引进了三牛中药材移栽、杀秧、施肥、覆膜等机械,共支付4.3139万元(定西三牛中药材移栽机省上研发经费已支付),宕昌县农机中心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强力推进,努力破解中药材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难题,着力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并且在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下,先后在基地建立黄芪、党参、大黄和当归机械化、半机械化和人工种植对比试验田93亩,总结提炼较为成熟的可推广的技术模式6种,其中黄芪全程机械化模式2种,大黄机械化、半机械化模式2种,党参种植机械化和当归收获机械化模式各1种,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机械化发展格局,为今后大面积示范推广机械化奠定了基础。三是礼县示范点建设中,依托礼县武斌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通过省内外调研筛选购置大黄、党参栽植机2台、挖药机2台及其他配套机械6台。2020年示范推广中药材生产机械化面积405亩,建设对比试验田30亩,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农民208人次。通过项目的实施,每亩节约成本1500元,项目总计 增加经济效益607500元,同时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机化水平,提高了技术人员、农民的业务水平。四是西和县示范点建设中,建成半夏中药材机械化生产示范点3个,分别是西和县兴隆镇王家梁中药村示范点、礼县石桥镇半夏种植区示范点和秦州杨家寺集中连片种植区示范点,共购置半夏种植机2台、收获机械3台、其中:滚筒式半夏收获机2台,平板筛式半夏收获机1台,完成在西和县、礼县、天水秦州区开展半夏种植收获机械化作业示范,示范面积300亩。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开展绩效评价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落实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为下年度预算安排提供参考。绩效评价对象为全市实施2020年省对市县转移支付省级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农机合作社装备提升行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抓点示范、农机补贴及抓点示范)的实施县区。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按照科学规范、公开公正、分级分类等相关原则,合理确定二、三级指标的权重分值,各项指标得分最高不能超过该指标分值上限,一级指标分值设置为: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影响力指标。采用比较法、因素法、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方法开展绩效评价。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资金使用根据预算执行情况,督促项目实施主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信息,对绩效目标及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按照评价对象填写的《自评表》,单位自评包括总体目标、各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及预算执行情况,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目标自评表相关指标值及分值,结合工作完成值,市中心进行客观公正的自评。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按照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科学制定评估方法,按照工作责任书和项目绩效自评表确定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估,客观评价实施成效,绩效目标,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经过综合评定,我市2020年省级预算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绩效目标自评分98分。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分析。项目的决策执行严格按照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2020年省级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甘农财函〔2021〕6号)文件精神,2019年农机合作社装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抓点示范工作方案执行。
(二)项目过程情况分析。项目的执行过程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认真开展各阶段工作任务,项目执行过程到位率达98%,资金管理支出符合规定,未发生虚列项目支出、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超标准开支等违纪违规情况发生。
(三)项目产出情况分析。一是进一步转变了观念。通过这次一乡一农机合作社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农机合作社装备提升行动试点的实施,加大农机合作社政策的宣传,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农机合作社、农机装备提升及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的重要性。二是增加了农机动力。由于受地形地貌限制,我市项目实施区域大型机械较少,特别是大中型拖位机更少,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市共增加各类不同马力的各类机械和配套机具均得到引进。三是提升了服务能力。经过对合作社、示范点建设及农机惠民政策的宣传,进一步壮大了农机合作社服务能力,提升特色产业农机配套抓点示范的机械化水平,通过农机合作社的创建提升,将进一步引导农民群众选用合作社代耕代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四)项目效益情况分析。在扶持政策的引导带动下,大中型绿色高效的机械推广速度明显加快,全市特色产业农业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通过大中型马力及配套农业机械的引进,提升了农业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而且有效提升了农业生态保护水平及节约了劳动成本。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机合作社及装备提升行动:严格按照《甘肃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2015-2020年)实施细则》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认真落实管理主体责任,组织县级农机部门在符合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中进行调查摸底,综合县域经济产业布局、各县区农机化发展水平、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条件及自身的造血能力等因素,遴选确定项目实施对象。扶持对象均通过调查摸底、自愿申请、乡镇政府审核盖章、在信息公示专栏进行公示无异议、市级部门集体研究后确定。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健全了监督、检查、验收等工作制度,加大对累加补贴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了截留、挪用、挤占、滞留和改变资金用途,弄虚作假和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确保了补贴资金专款专用。
存在问题:受我市地理条件的制约,合作社购买大型机具享受省级等额累加补贴的影响,合作社购买大型农机具积极性不高,但是享受累加补贴指标有限,以及合作社融资难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农机合作社发展需求。
全程机械化抓点示范:根据省、市抓点示范工作要求,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结合农机专业合作社总体目标与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精心组织项目的具体实施,周密安排了各阶段种植管理、宣传培训、机械操作等工作,确保了各阶段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项目成员单位及时组织对已引进的机械化机具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在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行反复的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确定适用的主推机型及机收种植模式,并切实做好向购机群众宣传推荐工作,举办培训班和现场演示会多次多人,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特色产业机械作业模式的技术培训,使农民全面掌握机械作业模式,确保了技术准确到位。推进产业机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为机械化收获创造更好的条件。
存在的问题:通过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推广比较慢。二是引进机具仍需改进。三是专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六、下一步建议
省对市县转移支付项目(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对于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改进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持续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抓点示范工作,把我市花椒、苹果、中药材深加工机械化等特色作物列入抓点示范项目。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无
附件:2020年省对下转移支付-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绩效自评表
陇南市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
2021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