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落实省上下达我区2017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积极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信息化监测的全覆盖,有效改善当地耕地质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促进农作物稳产增产,根据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印发2017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信息监测试点方案〉的通知》(甘农机管发〔2017〕7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精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行政推动、补贴引导、完善机制、农民自愿、确保效果”的方针,按照因地制宜、定额补贴、市场运作、公开公正、农民受益的原则,注重科技创新驱动,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与适度规模经营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以农机作业补贴为抓手,充分调动农机合作社、农机手和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切实推进耕作制度改革,构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应用长效机制。
二、目标任务
2017年全区实施深松整地作业任务5000亩。全区深松整地作业远程信息化监测面积不低于全年作业任务的65%。
三、补贴对象、原则、标准和方式
(一)补贴对象。在全区范围内从事农业生产、并自愿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农机大户等各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或农户。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农机大户需自愿安装农机深松整地远程信息化监测设备。流转土地的深松整地作业补贴发放对象为土地流转户。
(二)补贴原则。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重点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各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旱作农业示范区、节水灌溉技术示范区。坚持定额补贴、公开透明、严格监管、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先作业后补贴。
(三)补贴标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标准为每亩20元。
(四)面积确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农机大户远程信息化监测设备监测数据作为发放深松作业补贴的重要依据,单台机具作业质量信息化监测验收合格标准不得低于85%。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旱作农业示范区、节水灌溉技术示范区、土地流转大户等以省局制定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检查验收方法》组织验收确定作业补助面积。
流转土地的深松整地作业补贴发放对象为土地流转户。
(五)补贴方式。区农机管理部门对深松作业补贴发放对象予以公示,区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通过银行账户或“一折统”兑付给承担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的农机手、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或农户。
四、作业模式和质量标准
(一)深松作业模式。统一采用联合深松整地作业模式,即用拖拉机带动深松、旋耕、灭茬、整地、施肥等联合作业机具进行作业。
(二)作业质量标准。能够有效打破犁底层,农机深松作业深度必须保持在25㎝以上,作业后的地块要达到“深、平、细、实”的要求,做到田面平整,土壤细碎,没有漏耕,深浅一致,上实下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区农机管理部门负责农机深松机具的组织调度,及时发布深松作业信息,组织大型机械开展跨区作业和连片作业,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核查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建立深松作业信息档案。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补贴深松作业机具,做好人员培训、技术推广工作。区财政部门负责兑付补贴资金。区农机、财政、统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共同参与检查监督,层层落实责任,确保进度、面积和质量。
(二)健全机制,强化监督。严格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试点的实施与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大监督检查,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区农机、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补贴资金专款专用,坚决防止弄虚作假、杜绝截留、挪用,套取、骗取补贴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严肃处理。
(三)开展监测,完善管理。按照省局试点工作要求,将确定一家先进适用、质量可靠、服务周到、市场份额高且符合《全国农机深松作业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要求》的信息化监测平台,积极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远程信息化全覆盖监测试点,采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作业质量等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强化作业调度,减轻监管成本,确保作业质量,降低管理风险,积极构建农机深松作业监管平台,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深松信息化监测系统市场秩序。
(四)宣传推动,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在抗御自然灾害、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农机深松作业补贴政策,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推进农机深松作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